查看原文
其他

全息宇宙观

2017-08-05 全息宇宙

全息宇宙观思维,大有等于大无,大无等于大有


你感知到的未必就是事实,一切认知都来自你的视角,正如你所感到的日出日落,实则只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形成的婆娑光影。不论感官还是心灵的一切知觉,总是依照个人的尺度来建构。而人类的理解力则正如一个成像设备.它依赖光线、能量等条件,于是在反映事物时就必然带入了条件因素的作用。我们应该承认,我们“给予”事物的价值和我们“附加”给事物的意义未必真正存在于世界之中,语言抽象出的概念只是社会文化构建起来的。因此约翰·莱斯利·麦凯可以理直气壮地坚称“世上没有客观价值”,我们栖居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物理物质实体的集合,当然,其中也包含实则是物质的灵性信息。


  当我们看到十亿光年以外的星星时,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十亿年。换句话说,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亿年之前的样子!现在的它究竟如何我们只有再等待十亿年才能看到……宇宙的无穷无尽,停留在纸上,今天,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来体验宇宙中的第一维度——视界!


  这是一次压缩空间的跨越,每次都以10倍的倍数跳跃。从 10的0次方开始(也就是1 米), 然后每次按照10的乘方增加。从10米, 100 米, 1000米,以此类推, 直至巨视世界的无尽。

 1米花园里,从1米的距离看一束树叶



 10米将我们的视线向上移,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植物.


 

 100米在这个距离,我们看到?树?的边界



  1公里现在我们将从米进入到公里



 10公里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面貌,但是我们确实已经看不清每栋房子。



 100公里从这个高度,可以看到美国佛罗里达州



 1000公里这是典型的从人造卫星的视野



 1万公里北半球,和南美洲的部分



 10万公里此刻,地球看起来很小


 100万公里地球和月?的运行轨道(白色的线)



 1000万公里蓝色区域是地球轨道的一部分



 1亿公里金星和地球的轨道



 10亿公里水星、金星、地球和木星的轨道


 100亿公里从这个高?,我们能看到太阳系和?星运行的轨道



 1000亿公里太阳系看起来变得有点小了


 1万亿公里此刻,太阳看起来就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。



 1光年(10万亿公里)从1光年的距离看,太阳看起来很小



 10光年在这个无穷大的宇宙里,我们几乎看不到太阳系



  100光年“什么也没有"看到的仅剩下恒星和星云


 1000光年从这个距离,我们开始在银河和银河系旅行了.


 1万-10万光年我们继续在银河系中遨游.10万光年我们开始接触银河系的外围。



100万光年银河系看起来就像旋转着的“卍”字符,还能看到其他的星系


 1000万光年从这个距离看,所有的星系看起来都变得很小,星系之间相距遥远.同一的法则统治着宇宙这个维度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.



.

 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!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我们地球上那片树叶的画面上,看看微观世界的景像,然后再朝一个相反的方向,以10的乘方减少我们的??距离,直至一个神奇的微视世界。


 1米 现下我们回到本次的起点,这个距离我们能用我们的手臂够到



 10cm逐渐靠近直到250px的距离,我们能描绘树叶的样子了。



 1cm从这个距离,我们能观察到树叶的结构



 1mm细胞组织开始得以展现.



 100微米此时,细胞得以清晰的展现。你可以看到细胞之间是怎样结合起来的。



 10微米可以看到细胞的核子


 1微米可以看到细胞的核子



 1000埃(一亿分之一厘米)你可以看到细胞的染色体。



 100埃在这个微观世界里,可以看到细胞DNA链



 10埃可以开始研究染色体块



  1埃这看起来像是电子的云丛,这些是形成我们世界的碳原子.你会发现微世界的景观和视觉景观是如此相似。


 10皮克米在这个迷你世界里,我们能观察到电子围绕原子运行




 1皮克米核子和电子运行轨道之间是一个无限的空阔的世界


 100飞米从这个难以置信的微观世界里,我们可以观察到原子核.



  10飞米现下我们进入科学想象的领域,与质子面对面。



1飞米现下我们进入科学想象的领域,与质子面对面。



1/10飞米仔细研究一下夸克粒子,现在我们没办法再走近?...我们已经处于目前的科学能到达的边界?。但它肯定还不是最终的边界



夸克再往下就是一股无形的能量了,能量提供温度推动宇宙运转,物质是它的集合形态或语义概念,而能量是其根本。宇宙的第一个维度是视界,其他维度需要化合成宇宙公因子后才能介入。现在往“下"我们只能走到10的16次方的距离;往上我们到了10的23次方的距离然后停下来了这些都是不是尽头,今天的科学只是认知到这个阶段(我们目前的知识所能到达的边界,视界的部分),宇宙真理真相佛陀在佛法中已讲!


芥子纳须弥,须弥纳芥子

芥子须弥,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。喻诸相皆非真,巨细可以相容。


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,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。芥为蔬菜,子如粟粒,佛家以“芥子”比喻极为微小。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,后为佛教所用,指帝释天、四大天王等居所,其高八万四千由旬,佛家以“须弥山”比喻极为巨大。唐代白居易的《白氏长庆集·三教论衡·问僧》中,有这么一段问话:“问:《维摩经·不可思议品》云芥子纳须弥,须弥至大至高,芥子至微至小,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?”

【芥子:芥菜子;须弥: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大山。佛家语,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。比喻小中也有大。其实须弥、芥子都是个比喻,主要是来开发吾人智慧,去认识“自心”。


这种“大小无碍”的论点,用于华严经中来显示华严境界,这个不可思议的法界,意在说明法界的体性广大,无所不包而大小无碍,所以有云:“心容妙理虚空小,道契真如法界宽”。


《祖堂集·归宗和尚》:“师教中有言:须弥纳芥子,芥子纳须弥。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,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?”

生如芥子有须弥,心似微尘藏大千。

唐朝江州刺使李渤,有一次问智常禅师:“佛经上所说的‘须弥藏芥子,芥子纳须弥’,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,小小的芥子,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?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,是在骗人吧?”

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,轻轻一笑,转而问:“人家说你‘读书破万卷’,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?”

“当然了!当然了!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?”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。

“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?”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。

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:“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。”

智常禅师说:“奇怪,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,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?莫非你也在骗人吗?”

李渤听了之后,立即恍然大悟,豁然开朗。


一切的禅理,有时从事上去说明,有时从理上去解释。所以,要知道宇宙世间,事上有理,理中有事;须弥藏芥子是事实,芥子纳须弥是禅理。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,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。


佛宗贝叶上常刻有这样一诗:


" 一花一念无量劫,大千俱在一毫端,我纳须弥入芥子,明悟四谛证涅槃."

其中芥子须弥一句阐述的就是学无止境.融会贯通的佛理.后世可在创作中用作相同的含义.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.有时要从事物表面说,有时要从道理上去领会.


 




ID:quanxiyuzhouguan 

献给每一个优雅的灵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